来源:天门日报-天门网
“智能剪裁台”全自动化精准剪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质效。(天门网全媒体记者张俊摄)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 张北平 白冰 谢婉静 通讯员裴娟娟
“嗒嗒嗒……嗒嗒嗒……”
位于九真镇工业小区内的湖北鑫登服饰有限公司,缝制车间生产热火朝天。
这是一家刚刚“进规”的工业企业,是备受青睐的服装“智造”工厂,是带动“归潮”样本企业之一。鑫登服饰正朝着年产值超4000万元的目标加压奋进。
智能化生产赋能服装加工
鑫登服饰主要从事连衣裙、婚纱等服装生产,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碌赶制要发往国外的订单。
吊挂流水线带着各种半成品布料穿梭于各个工位之间,工人们顺手取下布片,完成自己的工序后再交还到流水线上。
“一边加班生产,一边还有新的订单。”近日,鑫登服饰生产厂厂长尹新娥向记者介绍,今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春季服装生产的时间也延长了半个月。公司为了赶制订单,加足马力、早早开工生产。
“得益于车间的智能化生产设备,虽然订单量大、任务紧,但不存在赶不及的担忧。”尹新娥说,“这个吊挂流水生产线,大大缩短了辅助作业时间和生产周期,效率提高了至少一半。”
2021年,为跟上服装产业更新换代步伐,鑫登服饰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吊挂流水生产线、智能剪裁台等先进设备,利用自动化工序进行流水作业,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赋能高质量发展。
记者看到,在工作人员的熟练操作下,智能剪裁台上的布料按照设定数据精准剪裁。“平时裁一床布料需要两个人花费两个小时,现在只要一键按下去,40分钟就能够完成。”尹新娥说。
智能化生产带来效率最高化、效益最大化。尹新娥表示,根据目前生产形势,年产值超4000万元不成问题。
“归雁”效应带动企业回归
百鸟归枝,落叶归根。“在江苏这么多年,始终还是想回到家乡。”鑫登服饰创办人尹建国坦言,九真镇是传统服装产业大镇,有雄厚的服装产业基础,这也是他选择回九真办厂的直接原因。
在他的带动下,同样在江苏创业的郭前方也回到家乡,创办了湖北傲晖服饰有限公司。
从鑫登服饰到傲晖服饰只需2分钟车程。傲晖服饰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赶制订单。据悉,上半年的订单已全部排满。
“我们是去年回来的,年底正式投产。”郭前方告诉记者,能这么快投产得益于镇政府的贴心服务。“项目落地后,因为厂房建设进度滞后,担心招不到员工,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镇里什么事都替我们考虑到了。” 通过招聘会,傲晖服饰的用工缺口在短短几天内全部补齐。我们的主打产品是绣花和服装,目前已经全部从江苏转移回来。”
九真镇主要负责人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定期定向的招聘活动,是解决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措施。郭前方的选择是“后疫情”背景下企业回归的典型样本。据介绍,该镇在外从事服装产业的人员过5000人,其中服装企业老板300多人。
“经常会有在外的老乡来公司参观,考虑返乡创业。”尹建国说,在他的带动下,已经有几位老乡把公司搬回到九真、小板等地发展。
家门口就业带来人员、技术“回流”
企业的回归,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机会。
“在家工作既能赚钱,还能照顾孩子,就不想在外面奔波了。守在家门口,多好!”刚进入鑫登服饰不满一个月的29岁宝妈刘密密手下布料翻飞。
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中,年轻的石浩特别显眼,因为他是数百名工人中少有的男性之一。“每月工资有五六千,离家也很近,方便照顾父母和老婆孩子。”
石浩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一直在外面打工,虽然工资高点,但是消费也高,在外面吃住都要花钱,一年下来,所剩无几。现在就在家门口,吃得好、住得好,不比在外面挣得少,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了,只要技术好、肯吃苦,好比捧上了“金饭碗”。
家门口就业,带来稳稳的幸福,也为日子铺上了暖心底色。据了解,仅九真镇工业小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就达到了1000多人,其中不乏刘密密、石浩这样的返乡青年,且呈上升趋势。他们带着技术返乡就业,原因其实很简单:水是家乡的甜,月是家乡的明,人还是家乡的亲。
本文来自【天门日报-天门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80709525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58.com/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