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邮政研究院
商业模式 |
布局特点 |
服务构成 |
市场优势 |
市场劣势 |
快递服务商自用模式 |
经济发达地区、寄递需求量大的商业地段、政企单位 |
排他性服务、部分便民服务 |
用户资源和行业经验的积累 |
单个企业单点快递量不足;封闭式、排他性服务不符合市场发展大势 |
体验式线下收货模式 |
电子商务发达城市、具有代表意义的省会城市;往往与原线下网点结合 |
排他性服务、货到付款 |
与网购市场深度融合,个性化服务突出 |
受电商平台销售量影响较大;相对封闭式的服务模式 |
第三方代投平台模式 |
电子商务发达城市;靠近消费者的住宅区、办公区 |
开放式代投服务、便民服务、广告业务 |
开放式投递平台能更好地聚拢用户 |
初期投资成本巨大,后期维护细节繁杂;资产专用型强,市场灵活性不高 |
O2O商圈引流模式 |
电子商务发达城市,且面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消费者群体 |
商圈内代投服务、便民服务 |
强大的互联网基因 |
不同商圈和消费者差异较大,可复制性不强,大规模推广难度大 |
广告商附加投递模式 |
社区、写字楼等人群集中区域;商业区等曝光率较高的繁华中心。 |
广告投放业务;无差别的开放式代投服务 |
具有精准化的广告投放效果 |
初期投资成本巨大,后期维护细节繁杂;运营主体对快递业务熟悉度不高 |
公共性投递平台模式 |
邮政末端投递服务有待提高的地区、社会投递难以完全满足需求的地区 |
无差别开放式代投服务、便民服务 |
无差别式开放符合市场对末端设施的期待 |
各方利益主体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克服“委托-代理”问题 |
譬如说,由快递企业主导的“快递服务商自用模式”就存在下述天然的市场化缺陷: (1)单个快递公司单点快件数量有限,快递公司不可能成规模的布局,而只能在投递量特别大的地区布放,这与快件箱本身需要规模效应的布放规律是不相符合的; (2)单个快递公司自有快件箱的布放,天然地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与强调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取件服务的开放式快件箱平台的发展大势相违背。因此,由单个快递企业主导的“快递服务商自用模式”很有可能只能成为该企业在业务量集中区域的一种补充性方案,大规模推广的概率不高。
又譬如说“体验式线下收获模式”和“O2O商圈引流模式”都需要深度合作的电商平台的支持,智能快递柜只是作为一种服务体验和聚集人气的工具。虽然从聚拢客户的功能看,这两种模式与智能快递柜的“开放式”运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是,出于运营商更加倾向于打造“相对封闭式商圈”的考虑,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类智能快递柜也只能做到针对商圈内消费者的“半开放式”服务。
相对而言,第三方模式会具有一些协作化、网络化和市场化的优势,但是要将优势转变为盈利,则至少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达成合适的运营规则: (1)与快递服务商达成广泛的合作协议,突破“快递服务商自用模式”下量的限制,达到规模效应,从而有效降低所有合作快递的边际投递成本; (2)拥有多维度的合作商户,搭载更多地便民服务,达到范围经济,从而有效降低消费者的获取成本,提升消费者利用率。

电商采用补贴模式,是为了提升前端销售; 快递企业以此新技术降低人工成本; 第三方则利用其规模经济意欲从专业化分工中获得收益; 众多的创业企业则更多地看中了智能快递柜的线下入口和终端数据优势,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了末端价值,并从中获利。 然而,巨大的前期投资和维护成本不论对于任何一方,无遗都是沉重的负担。实际上,末端市场庞大,潜力可观,对于希望进入该领域的运营商不仅要综合考虑自身竞争优势和战略目标,选择最合适的商业模式,更要善于协作,利用社会化的力量。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80709525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58.com/1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