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国内有一批深不可测的”人字拖“富豪,他们第一桶金的来源非常简单,房子被征用了!
所以,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有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非常热衷于“开盲盒”的游戏,追踪那些真真假假的规划方案,在二手房市场收购并不适合居住的老破小,然后等着被纳入城市规划,赚取巨额征用补偿。
现在,同样的一幕正在温哥华上演。
图中的这套老房子位于温哥华西区41街,占地8880平尺,建筑物估值仅仅6.3万加元,这点钱甚至装修不了一个豪华的厨房,土地估值294.2万,典型的温哥华西区style。
但很难想象,这套总估值只有300万勉强算做温哥华西区入门级“豪宅”的房子,在8月1日以590万的价格挂牌了!
这个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报价背后逻辑就是温哥华城市规划送给投资者的“地产盲盒”。
按照该物业卖家经纪的说法,该物业所在地块已经被列入温哥华租物业开发项目(Secured Rental Policy,SRP),该区域物业可以申请建设5-6层高的租赁型共管物业。
换句话说,愿意花590万买下该物业的投资者有机会做一次小型开发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但大家可能会问,有这等好事为啥该物业的业主不自己搞开发啊,毕竟租赁型共管物业没准可以富三代五代的,会下蛋的鸡为啥要一次性杀了吃肉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该物业所处的地块只是被圈进了规划区域,而不是拿到了建筑许可证。
买这块地根本更像是风险投资。比如:
1、邻居们愿不愿意联合开发;
2、申请批文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3、开发周期极其漫长,有可能5-7年。
4、租赁型物业财务回报细水长流,投资者本人恐怕都看不到回本的那一天。
5、加拿大搞房地产开发赚不到暴利,运营能力不行的没准还得赔钱。
套用炒股票的说法,这就是重组概念股,概念非常好,但你要是不想当实业家,要小心炒地皮炒成地主,到时候深陷泥潭累个半死未必能赚很多钱。
黄三水说,花多少钱开这个盲盒才能做到无风险获利,恐怕要精通房地产全产业链的大佬们才能算清楚。所以该物业的潜在买家不是普通投资者。
所以,590万的挂牌价高了还是低了,黄三水肯定是算不出来。如果有高人可以留言指点一二。
据报道,该物业2011年6月成交过一次,彼时成交价是168.8万元,按照估价300万计算,十一年时间总价翻不到一倍,比起国内地产同期的投资回报率低多了。
据The Georgia Straight报道,该物业曾在2014年以438万的价格挂牌,但但挂牌两年居然没有成交,最后在2016年撤牌。如果考虑汇率和时间因素,本次挂牌价格590万估计在卖家心里并不算很高。
但必须强调一点,该物业改建租赁型共管物业还只是一种可能性。
无独有偶,8月1日当天还有一处情况与该物业几乎一样的独立屋挂牌,位于12街附近,估价213.93万元。但根据2022年6月22日温哥华批准的“Broadway Plan”这处物业所在区域最多可以建设20层高、容积率达5.5的中高层住宅,所以这处物业的挂牌价格达到620万。而2022年1月,“Broadway Plan”还在审议阶段时,该物业曾以499.8万的价格挂牌,三个月没能成交后撤牌。
黄三水说,499.8万的挂牌价其实也依赖于“Broadway Plan”,只不过当时还没有被温哥华议会通过。所以新的挂牌价格只不过把八九不离十的预期变成了100%的法案,就增加了128万的报价,对买家来说也是巨大的心理挑战。
但媒体也强调,该物业的土地面积独自开发20层高物业不现实,如果有开发商感兴趣还要整合邻居的房子。总之,这也不是普通投资者能介入的领域。
其实温哥华这两个物业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大温各个城市都有很多城市发展规划。沿着规划看很多物业将来都有“重新分区”的故事可讲,理论上都是一个个“地产盲盒”。
以列治文为例,2021年1月就有消息传出,未来以3号路天车站为起点,沿Granville、railway一线将轨道交通延展到渔人码头,沿线地块全部重新规划,预计新增7.7万人口,近3万套新建住宅。
如果有投资人觉得这个规划靠谱,现在就可以在railway沿线收购独立屋了,未来轻轨一响,黄金万两。
最后提醒一句,“盲盒”有风险。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80709525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58.com/1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