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创业计划书完整版,超市创业计划书完整版PPT?

大家好,我是分享哥

本文来源于领悟创业项目资讯

创业:真得是一件特别苦逼的事情,为了一个好的创业点子想破头皮,还要到处寻找靠谱的合伙人,拉投资找合作商家,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并不是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遭遇各种坎坷,所以,创业,没有一颗强大心脏千万不要去尝试。

我说说我的创业故事吧,我是90年出生的。

19岁开始创业,跟那个啥小扎啊、小乔啊、小比都是一个岁数,但道路就坎坷很多了。

大学是在一个N流大学里上的,第一天开学上专业课,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密码箱,跟香港黑帮片里面,黑老大交易的那种箱子很像,顿时菊花一紧,很怒放的感觉。

结果打开一看,全是电路图,我高中最讨厌的物理电路图竟然成了我大学的专业课,那个时候立刻觉得大学没希望了。于是,开始各种瞎混,混着混着就想,心一横创业去算了。

后来就在图书馆看各种创业财经杂志,想发财路子,当时《创业家》才刚刚办,什么企业经理人,商业价值杂志等等才是主流,就每天窝在那里看。

有天在夹缝里看到一篇讲济南大学生做餐馆广告的创业故事,我所在的大学并没有人做这个项目,而且我的大学也在大学城,广告规模效应也都具备,就觉得这个项目有戏。

然后就开始找人合伙了。

我先和我学生会的朋友说了这事,他也认同。我俩当时穷的不行,得去另找启动资金。不巧,一个老乡当时来找我,说有个同学手上有闲钱想找个项目创业,就这样碰上了。我觉得这是我到目前为止找钱找的最成功的一次了。找钱就跟谈恋爱,俩人看对眼了。

这期间我还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当时没有商业计划书的概念,叫创业企划书。贴出来,丢丢人吧。→_→餐桌广告商业计划书

当时快放假了,我们4人决定回家过完春节就开始做这个项目,这个时候是大一上学期,我19岁。

在家过春节的时候也在QQ上讨论这个项目,其实就跟大多数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一样,都想着脱贫的时候要到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以后肯定得忙死。。。。我那时有个幼稚的想法,觉得这个会是我在家过的最舒心的一个春节了,所以得把节过全了,推迟到元宵节过完才准备去学校,而另外3个朋友已经在学校准备了。

结果杯具了,出钱的2个朋友没有我在沟通,和我引进来的另一个朋友产生了隔阂,觉得对方不靠谱,后来把这种不靠谱又推到项目不靠谱上,越想觉得越有问题,约好去去注册公司的前一天,决定不干了,这个时候离我去学校只差4天,就这4天改变了一个项目的启动。最后我在电话那头口水都说干了也没用。沟通,还是沟通出了问题。

现在有很多远程办公,远程会议,这种缺乏感情的沟通,都是扯蛋,还是得人到,面对面玩真的。

2014.07.27

时间到了2011年,大二刚结束。学校就开始赶人了,要求学生大三出去实习,不让在学校呆了但学费还得缴。当时热血方刚,坚决和这种不公平现象做斗争,决定不交学费,下场就是现在我的毕业证还在财务那隔着。

刚离校到了很多地方上过班,最长也就3个月,有的就3天。卖过保险,做过理财、卖过机票、做过旅游、卖过“忽悠”人的产品、做过不厚道的工作。

住的地方也经常换,印象中几乎每月都搬家,从学校出来4麻袋的行李,搬到最后,一个背包就走天涯了。(搬的过程中嫌麻烦全丢了)有次没钱都住房东家里了。

房东是一个老大妈,知道我没地方住,

她有天对我说,“小伙子,我老公不在家,你可以来我这住,”

听到这有种不详的感觉。

后来她补充了一句,“我老公他妈生病了,回老家,房间空着也是空着。”

妈蛋,原来遇到老好人了,不是《功夫》里面的包租婆类型的房东,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最后一份正式工作是在上海的一家驻重庆分公司干的,做的是机票代理平台。不知道是我运气好还是能力牛牛哒,干了2周就让我当分公司经理,负责整个重庆地区的业务拓展,也分了住的地方,待遇也可以。这个时候感觉屌丝逆袭了,天上掉馅饼。

这活干的也真充实到爆了,每天忙到接个朋友电话都是掐秒算的,特别劳累,人一累到了晚上就开始思考累的意义了,越想越觉得没意思,对自己人生没多大帮助,特别是想到重庆做好,负责成都,再负责西安,一圈下来负责整个西南片区,自己应该到了30多了,混这种title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个小插曲

第一次创业退股那哥们觉得我人还行,第一次没合作成功挺遗憾的,想【再续前缘】

这个时候我就找上他了,想筹划一下一次的创业项目。

我把大学时候想到的关于社区网上超市的项目跟他提起,当时O2O还没人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区O2O,只不过我们提前做了1年。

这期间写了商业计划书,这个算是比较正规的商业计划书了,贴出来,这次不用丢脸,给各位拍拍砖吧。网上超市商业计划书

我2011年11月份辞职出来开始干这个项目,然后就开始注册域名http://kuaiba8.com中文域名是快吧社区服务平台,这个域名我也在我的书里说过《当90后遇上创业》,简直愚蠢到爆,不容易记而且拗口,容易输错,这个都是没有经验放下的错,放的很幼稚低级的错还有很多。比如当时针对个人网站备案审核开始收紧,不容易备案成功,我们想网站快点上线,买了香港的主机,也被忽悠了,访问速度极其慢,要超过7秒才能把主页全部显示完全,因为我们自己的电脑有缓存,很快显示,不觉得。这个问题竟然过了1个多月才由朋友偶然说起才发现。

像这种愚蠢的错误我们当时犯了还很多。

还是由于没经验,犯的错误很多,推广方面也乏力,导致每天的订单很少,电商最重要的指标客单价也很低,就导致每天一直在亏损。

项目一直在往下掉的时候,很多内部的矛盾就暴露出来,由于和我合伙人之前没有商定谁当一把手,股份也没有划分,还是那种学生一样民主思维,哥们义气成分很大,这个就导致最后的分崩离析。我想这个也是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该缴的【学费】还是得缴。

时间一拖就快到春节了,所以我们就决定春节不回去,想着春节一定是个订单高峰,乘机把量提上去。

最后发现春节的量其实不多,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到了春节完,我们的订单量暴涨了几倍,我们过了盈亏平衡点。我们也很纳闷,其实我们春节曾一度停了网站,更没做什么宣传,我想我们当时可能是前期积累的用户够多,到了一个引爆点阶段,我也是后来看了这本书才明白的《格拉德威尔经典系列?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新版)》

早期用户开始帮我们做口碑营销,确实,我们的价格和服务都是非常好的。

如果项目一直走下去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这种模式当时还是挺有想象力的,现在这个模式做的比较好的是社区001-首页,当时他们比我们晚成立1年,最后还得到薛蛮子天使投资,A轮估值5亿人民币。

毫无疑问,我的第二次创业也是失败的,说了大起的部分,就该说说大落的部分了。

其实当时我和合伙人的矛盾特别多,两人已经对各种细节问题都有不同看法,也没有第三个人来调节关系,之后我把这个教训反复在书里提过,创业团队最好找3个人,或者5个人,避免有小团体也可以有人来调节2个人的矛盾。

其实美国创业组合很多都是2个人,苹果、谷歌、雅虎等等都是典型例子。我想跟他们的契约精神比较好而且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有关。中国人要是工作上搞不好关系,很容易影响私交。

我们团队当时就碰到这个问题,由于之前没有商定好谁是一把手,开始事情少还好,事情一多就没办法互相妥协观点,这个时候气氛就变得相当压抑。

最后崩盘的导火索是引入了第三个合伙人,这个合伙人是春节前就定好要入股的。我们当时是愣头青,但不代表什么都不懂,还是觉得前期如果基础打得好,需要一笔钱快速发展,所以有了这个想法。

春节后他如约来了,还是最开始我们没做好的问题,没有商量好投多少,定多少股,在商量股份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对方是个温州富二代,也不了解这个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属于半路出家那种,怀疑他不大能干得了O2O这种苦活,坚持对方只是个财务投资者,不能算联合创始人,就这样僵着很多天。

这个时候团队矛盾已经很尖锐了,最后我只能退出。

事后我也在反思,如果当时先把钱拿到,把事先步入正轨,以后公司遇到的股权问题再另说会不会更好点,但历史没有如果,不允许倒退。

拿钱不是创业者的本事,拿正确的钱才是要好好思考的。

最后这个项目也没有做起来,卖给了小区里的土老板后解散了。

好了,时间到了第三次创业。第二次创业忧桑了一阵,春节回去好好疗伤去了。

后来回来已经是2012年的4月份了。身上带着1万块钱不敢乱花,租了一个小房间,那间房没有窗户,天黑天亮、大太阳和狂风暴雨都没什么感觉,有次水淹全城,团队都给我打电话说来不了,我那会儿正收拾东西出门兴高采烈上班。

第二次创业的伤心经历导致我对互联网失去了信心,再加上丁磊那货跑去养猪去了,一些大佬开始鼓吹实业看淡互联网。另一个因素是电商那会儿窗口期已经结束,开始拼“干爹“。屌丝逆袭的机会基本无望。

高中时候看写江南春的书《分众的蓝海》看的热血,觉得自己是个广告人,第一次创业也是做的广告,有股淡淡的初心,决定回归广告行业。

之后偶然看到美国一家做干洗店衣架广告的公司hangernetwork融了上千万美元,在土耳其、日本、澳大利亚都有分部。美国模式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挺兴奋的,近2年可能大家也看淡了,也就那么回事。

当时的我无比兴奋,因为那时中国还没人做,就想把这种模式搬到中国来。

QQvoice打网站上面的电话,看能不能有made in China 的机会,结果打到土耳其分部去,用蹩脚的英文跟对方沟通,一紧张自称this guy,现在想想,笑得不行。

之后留了skype帐号,对方说要介绍他们的CEO视频跟我谈谈,看来人家还是挺重视中国市场的说。最后想想自己小团队也没什么资格跟跨国公司谈本地化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唉,给中国人丢脸了,那老外肯定都等疯了还没收到我视频会议的邮件,又觉得中国人不靠谱了一次。

这次组团队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坚决不好不熟悉的,只找2类,我书里也经常强调,那就是扛过枪的和同过窗的。扛过枪是部队的战友,是能把后背交给他的人;同过窗的是在一个思想环境下熏陶过,目标信仰比较一致。

我没当过兵,那自然只能找同窗,最后凑齐4个人,都是同学,其中一个还是我同宿舍的,他内裤穿什么颜色我都知道。

我们就开始研究hangernetwork的模式,最后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就是左手倒右手。左手拿下干洗店资源,给他们提供衣架(hangernetwork是收费提供环保衣架,我们做了本地化)然后在衣架上打广告作为回报;右手是广告主,这个就跟普通广告公司一样了,说服他们认同衣架广告形式就可以。

那第一步自然是找工厂做广告衣架,这个倒不难,万能的珠江三角洲什么都能造,很快联系好了。第二步就是谈干洗店了,其实整个项目的问题就出在干洗店上面。

7、8月这个季节重庆是全国最高温,我们冒着40多度的高温一家一家谈合作,非常艰难。有次我坐公交车到一家干洗店去谈,公交车站只在桥的一头停,干洗店在桥另一头,那桥有800米长的样子,高温下我走到一半简直要倒下的感觉,想想回去也是400米,走过去也是400米,妈的一咬牙,就走下去了。

为什么说干洗店是衣架广告最大的问题,我们跑了2个月,把重庆市所有的干洗店都签了,只签到50多家,对外号称300多家,浮夸了。我很少浮夸,但这种情况只能厚着脸皮了。

干洗店在中国发展并不成熟,我们想想还有多少家庭没有洗衣机,还在河边拿着棒子在敲衣服。不像国外,年轻人基本上不洗衣服,把衣架堆的跟山一样高的时候,拿着一桶衣服去干洗店洗。

这个问题我们当时一点都没想到,难怪中国人都不做,不是因为自己聪明,发现商机了,互联网时代早已经没有新鲜事儿了。这个简直可以概括为傻瓜理论啊,为什么没人做,因为没人买嘛。这个我自创的理论此后印在我婶婶的脑海里,不能自拔。

广告媒体少,加上又是新事物,广告主自然难谈,有认可的连号称的300家干洗店都嫌少,规模效应很难显现,更多的是不知道这玩意儿。一边要教育市场一边要等待市场成熟,这个事让阿里巴巴来干也难成,最后我们当时跟很多现在的愣头青一样,决定去找VC碰碰运气。

当时不觉得是碰运气,因为做网上超市项目的时候,接触过几位投资人,觉得自己还算混个脸熟。

自己之前写过几次商业计划书,觉得老写文字没创意,丢在投资人邮箱就沉下去了。创业者嘛,当然要做些创新的事情,连商业计划书我也不放过。于是做了个视频商业计划书。

第三次的创业其实有很多可以说的,比如让我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土鳖思维其实是值得发扬的,现在这个有很高尚的词叫贴地气。copy美国的那一套不做任何本地化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公司可以成功,国情摆在那里,人家比我们先发展300年是不争的事实。

又比如团队的激励和信念的打造是我比较骄傲的,这点我在书里有更详细的说明,这里说不了那么多。我不知道多少创业团队能半年不领一毛钱工资还能继续干的,每天吃2碗素米线勒着裤腰带,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还有关于股权、权利、责任的分配这次都是相当的完美,再苦再难,团队气氛都是非常好,可以说完美避免了上次创业的问题,我也是还算能吃一堑长一智的人。但创业路上永远有无数个坎,不是每个坎都要自己经历再下次避免,真全部经历了,你也就老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分享创业经历和写书的原因,希望更多的人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些好的经历,避免掉不该犯的错。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80709525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58.com/1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