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全文五千多字,请谨慎阅读,如果看完后有和我一样的想法,请留下你的关注,感谢。)

先说结论,跟打开二维码扫码相比,触碰连接拥有碾压级的效率,在线下支付、公共交通以及辅助连接方面,不知道比二维码好到哪里去了。那为什么NFC的一触即支付却被二维码打落马下没有得到普及呢?

现在的手机控制中心里,移动网络WIFI 和蓝牙作为其中绝对C位,保证你时刻在线。同样都是无线通信技术,三者凭借不同的工作方式与特性,几乎覆盖了所有关于无线连接的场景。而在这些无线技术当中,NFC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它的诞生并不算晚,也曾作为革命性的技术被推广过。

现在的智能手机当中搭载NFC模块的并不少,但这个常年位居二级。菜单底部的功能,不少人甚至从未使用过。十年前移动时代到来的前夕,NFC作为移动支付技术里的一号种子,最后却倒在了二维码的黑马脚下。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所以NFC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一个看起来用起来都要比二维码更好的技术始终未能得到普及。以及这次普及失败的背后,到底藏了多少商业机构进行利益博弈?

今天我们来聊聊可能被低估了的NFC。在讲之前我想问一下各位,有多少人用过NFC交通卡刷地铁公交?上下班时间,每天高峰期的朋友们,应该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排队扫码的痛苦吧。

手机刷交通卡可能是现在我们唯一的NFC应用场景。但在NFC技术诞生之初,他的目标可是要将公交卡、银行卡、门禁卡等所有IC卡放进手机里。NFC的全称直译过来为“近场通信技术”。相对于蓝牙、WIFI 、红外等无线技术,NFC主要解决的是近距离的通信问题。而它的应用场景也很好理解。

在一台支持NFC的手机上,打开自带的钱包APP。首页上方就是NFC的三个最主要的应用,将交通卡、门禁卡、银行卡放进手机里。他们三个都是基于RFID技术的IC卡,无论是身份证、银行卡、门禁卡、饭卡,甚至SIM 卡,都属于IC卡。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SIM卡与他们的区别就是少了RFID的识别功能,所以它不具备非接触读写的特性,也就是只能插不能刷。

而这种以无线射频的形式,让两者通信的RFID技术就是NFC的前身。不过前者的应用范围更广,从IC卡到超市门口的防盗器,商场里的自助付款,再到物流领域里的货物标签,以及高速上的ETC都是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RFID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早已深入现代人的生活,那如何跟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接轨,则是NFC要考虑的问题。

NFC技术于2003年前后由飞利浦公司发起,由诺基亚、索尼等厂商参与并主推的无线技术。它能够在一块芯片上实现IC卡和电子标签的模拟读写以及辅助连接的功能,并得益于它近距离通信的特性,安全性上优于RFID技术,连接速度远超蓝牙WIFI 这些特性综合起来使得NFC发展在一开始就是朝着取代IC卡的方向去的。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2010年前后,诺基亚、三星等手机厂商开始陆续发布带有NFC功能的智能机。

2011年开始,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也通过更换特制SIM卡的方式。首先在交通卡上探索NFC支付。在移动互联网起步较早的国外,因为有着成熟的信用卡体系,所以将卡模拟到手机上也更为自然。

苹果和谷歌也在几年后推出了基于IOS和安卓的NFC支付业务。

除了和支付相关的功能之外作为无线技术里的一员,还能将快速连接的特性,延伸到其他WIFI 和蓝牙设备上。比如智能音箱上的一碰传音无线路由器上的快速连接,打印机相机上的NFC连接等等。

既然NFC的优势这么明显,那么为什么直到现在NFC的存在感还是这么低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移动支付早期寻找答案。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NFC技术其实在国内出现的相当之早,早到距离3G牌照的颁发还没过两年,就被三大运营商带到了用户面前。

当年的电信运营商几乎参与了与一切手机相关的业务,手机包装盒、机身甚至开机动画都得加上G3网络的宣传。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而支付作为其中最大的蛋糕之一,虽然是谁都想从中分得一块,但这东西不像卖菜,是个公司有的参与。当时国内能够参与移动支付的总共就3拨人,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

现在移动支付市场格局的形成,追根溯源,都是各方选择和竞争的结果。三者中,运营商和银行也分别代表着移动终端与支付机构,鄙视银行体系的同时还在经历磁条卡向IC卡大规模迁移。

而基于IC卡的网银系统已经能够实现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尽管还得随身携带个网盾,既不方便也不好。

然而这种支付体系的发展趋势显然不是运营商们所期望的。在这个支付过程中,从用户到银行跳到商家,运营商就承担了这个收发短信的验证作用。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于是为了能在移动支付上延续自己的统治地位,三大运营商开始了对技术标准的探索。

其实移动支付对于运营商来说并不难,通过手机短信扣费,也算是移动支付的一种。只不过这种远程支付过于曲线,当时也多以Q币等虚拟商品为主,更多算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应用场景更为广泛的线下支付才是未来。

应用场景更为广泛的线下支付才是未来。而在实现方式上,三大运营商也不出所料,步调一致的选择在他们能百分之百掌控的SIM卡上做文章。因为央行在零五年规定了以13.56兆赫兹通信为基础的非接触支付标准,这也跟身份证、社保卡、公交卡等IC卡的工作原理一样,所以想要做到像银行卡一样的刷卡体验,只需要加上能识别IC卡的模块就够了。

于是移动、联通、电信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改装SIM卡的探索。

电信选择了SIMpass的技术方案,完整的支付模块有一张特制的SIM卡和NFC天线模块构成,两者缺一不可。要想用上这套支付方案,现在确定手机是否支持最大的mini SIM卡之后,还得看手机里能不能塞得下这个天线模块。

当然如果你有像华为C8550这种和电信合作自带天线模块的手机,那倒是整换卡就行了。

准备就绪后,如果需要刷卡消费,还得用银行账户或话费给电信的手机钱包里充钱,至此才能做到用手机在公共交,校园这类特定范围内消费。

说到这,其实大家就应该猜到这东西的发展情况了,带着支付二字却不带银行玩,跟想要颠覆行业的移动相比,这格局不太小了。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老大哥中国移动在2008年底开始大力发展自家的RF-SIM卡业务、不用换手机不用加组件,只要上一张特制的RF-SIM卡,就能够加入移动自家的支付宇宙。

不但不跟银行一起合作,用的还是自己独一档的2.4G兆赫兹频率,也就是说和市面上的所有IC卡终端都不兼容。

中国移动自己出钱造卡、造支持RF-SIM的终端设备卡给用户,设备与商家资金流转完全由自己掌握,以此来实现移动支付。

不过有句台词说得好,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容易扯着蛋。还没到11年的时间,关于移动放弃RF-SIM的消息传得到处都是。

不过当运营商在琢磨如何才能抢到头等舱座位的时候,银行这边也不是全都在养老,中国银联在2010年前后就跟手机厂商、终端厂商进行合作,探索跟银行pos体系兼容的NFC支付方案,这其中就包括直接跟诺基亚合作,将银行卡写入手机的NFC芯片中,NFC芯片通过定制手机与SIM卡交互实现支付功能。

也发布过移动支付SD卡技术规范,通过把安全模块NFC模块放进SD卡,并将银行卡与SD卡进行绑定,以此实现手机上的支付等功能。

谁都想占主导,谁都不愿意深度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始终没法解决。

尽管央行在2012年底就发布了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也确立了银联主导的NFC标准,但就像前面说到的,混乱的标准严重影响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移动支付本就是个涉及到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卡商、银行等各领域的超级复杂体系。而当时最有话语权的运营商与银行之间还未能在商业、模式、标准等各方面达成统一。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看起来更智能、用起来更智能、连名字都听起来更高级的NFC技术在炒了几年概念之后,很快就沉寂下去。银行依旧围绕着自己的银行卡系统,交通公司依旧围绕着自己的交通卡系统,运营商也无法独立展开移动支付业务。

而在失去了这个链条上的头号玩家后,手机厂商就更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加装NFC模块。

于是国内的第一次NFC普及以运营商主导模式的失败而告终,但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不会因为移动支付的缺席而迟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凭借着网购平台积累了用户优势,加上与银行达成了快捷支付合作,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尝试移动支付业务。

之前头部玩家都搞不定的事,三方支付平台要怎么做呢?

众所周知,支付实际上就是将你的钱转移到商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建模的就是连接买卖双方的媒介。

IC卡与pos机是,运营商的电子钱包与NFC也是,前者依托银行体系后者没能普及,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有二维码咯,与NFC将IC卡放进手机里的思路完全不同,二维码要做到的仅仅只是连接01黑白方块组成的网址,在协议的加持下通过手机上必带的硬件摄像头实现用户与商户的连接,不需要对手手机做任何改动,不需要高昂的设备成本,并且更重要的是二维码的标准、规范完全公开,所有人都能使用,那种担心被掐脖子的情况完全不存在。

于是这些平台逐渐开始用二维码进行移动支付,虽然不如NFC那么方便,但跟跟现金相比,二维码和NFC的支付体验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何况当时的二维码技术受制于软件的优化和摄像头技术的发展,进步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安全上的进步空间也很大。

二维码过低的生产成本,方便不只有厂商,还有诈骗分子,基于二维码连接的各种诈骗活动也开始出现,毕竟那时候还没有国家反诈中心。

总之央行在2014年暂停了二维码支付,直到两年之后,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的发布,才确立了二维码的支付地位,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陆续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大家重新回到了同一条赛道上竞争。

扫码领红包一夜之间贴满了大街小巷。真金白银的推广不但让全国无数羊毛党帮助推广,也让这些支付机构获得了早期的用户红利,商家收款变得更方便,消费者不用携带现金。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了用户,扫码的习惯也自此深入人心,所有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除了银行。

尽管央行开放二维码支付的前几个月,就有银行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产品,但问题在于你得去各行单独的APP里使用。

先不说当时银行的APP在使用体验上基本是落后业界几年的水平,我在支付宝上、微信上都能在一个APP上实现包括跨行在内的所有功能,为什么还要单独下载银行APP呢?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直到两家野蛮生长将近两年之后,各家才终于想起了他们是一家人。

于是2017年底,国字号出品的银联云闪付APP终于退出。好用的APP体验,各行的银行卡管理、二维码支付、跨行交易,这些早就应该有的功能总算来了。

在一众宣传当中,基于NFC的手机闪付,时隔多年终于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确实不错的使用体验,加上红包推广、一分钱坐公交等推广策略,让银闪付在发布之时还是有着不错的竞争力的。仅用一年的时间,用户数就达到了一个亿。

然而宣传中的NFC闪付功能却只停留在了宣传中,本该可以借此补上的体验又在普及过程中不了了之。

如果说当年运营商推NFC可以把国甩到手机厂商身上的话,到了2018年再去怪手机厂商就有点不讲道理了。

国内的手机厂商中,华为与小米对NFC模块的使用保持了相当积极的态度,也先后获得了支付牌照,在自家的APP和云闪付的APP上实现NFC支付。

说白了,这最后一次失败的推广还是银联没有足够的决心与力度去推行这件事情。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在尚未更新的云闪付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得到上方的唯二选项就是手机闪付与二维码支付。而当你看到海量商家的界面,你就明白问题所在了,除了北上广,其他城市哪里还有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快餐店和咖啡馆呢?不简化商家端支付的申请流程,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行NFC标签码这事除了银联还有谁会去做呢?好在手机厂商还有交通部的合作,NFC下的交通联合卡,再加上零星的虚拟门禁卡使用者,才使厂商们起码不会放弃NFC。

所以只有二维码的云闪付,又如何拼得过这些根植于社交、购物等移动互联网基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呢?

本应该更智能、更方便、更有未来的NFC技术,却远远不如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在二维码深入人心之后,厂商也将二维码的应用遍布在了各个方面。

支付要扫码、登录要扫码、加好友要扫码、连WIFI要扫码、点菜要扫码,无论这个应用场景是不是个扫码,一律都得扫码。

更难受的是在二维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沉默成本越来越高,厂商也越来越没有动力去拥抱新技术。

试想如果其中的一部分换成了NFC,我们的购物体验、乘车体验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但可能只发生在平行宇宙里了。如今的闪付功能在云闪付APP里已经被放到了十分不起眼的角落,好像他们自己也放弃了NFC的推广。

碰碰贴连wifi好推广吗(碰碰贴联网)

归根结底,如今像新技术的推进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容易,不一定是更为先进,就一定能够得到普及,其中涉及到利益博弈、推广阻力、社会环境都会受到影响。微信与支付宝也曾在几年前大力推广过人脸支付,虽然NFC的成本要高得多,但同样自主可控的技术以及对支付效率的巨大提升,使得厂商还是愿意花大力气进行推广。

NFC能做到的的确远不止支付。在NFC论坛,NFC支付功能仅仅是其中一项,快速响应与连接的特性,使其在电子标签、安防系统、WIFI与蓝牙的辅助链接,以及苹果这两年大力推广的电子车锁等方面都大有可为。但支付是NFC大规模普及的最后一次机会。

虽然云闪付不再推广闪付业务,但我国交通运输部主导的交通联合卡的推进越来越顺利。现在带有交通联合标识的交博卡基本能够在全国三百多个城市使用,而NFC手机上的门卡模拟功能在智能门锁中使用也越来越多。华为的智能音响上的一碰传音、打印机上的一键连接以及东京奥运会上的阿里碰碰贴,NFC技术在这些适合的使用场景当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相比二维码更快、更安全、体验更好的NFC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80709525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58.com/1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