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珠宝骗局,抖音珠宝骗局揭秘?
珠宝直播行业存在一些不正当行为,利用直播平台吸引老年消费者。
最近,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报道了一位70岁女性,在某直播平台上受到主播的影响,花费2万元购买了20颗所谓的“天珠”。她相信这些珠子能够延年益寿和治愈各种疾病,并且还被告知主播未来愿意以80万元回收这些珠子。尽管她的儿子一再劝阻,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最终只退回了一部分订单。
图源:抖音
这种直播带货的手法被称为“回购式珠宝直播”,名声不太好。这类主播通常会在直播中销售一些简单的物品,如手串和玉坠等,价格却定得很高。与此同时,他们承诺未来会以千倍的价格进行“回收”,以此来诱导老年人相信购买这些商品可以为自己的养老生活提供资金。为了增强说服力,他们还会在直播间展示一大堆现金,许多老年人因此上当受骗。
显然,回购式珠宝直播只是行业的表面现象,实际上,许多珠宝直播则是以“捡漏”为卖点,吸引那些倾向于贪便宜的老年人进行消费。
这些主播通常会虚构一个“业内人士”的身份,以此建立自己的权威,从而增强粉丝对他们的信任感。“我家经营珠宝制造,从90年代就开始做这个行业,哪天我可以带你们去工厂参观一下。”类似这样的言辞,他们可以轻松地说出口。
在建立信任基础后,主播会创造一些吸引眼球的名词,例如“工厂直供价”、“清仓处理价”或“捡漏优惠价”,以此来使原本高昂的珠宝价格看起来更为合理。通常情况下,实际销售价格往往比他们所称的“原价”低出五到十倍,而他们的采购成本却只有售价的一半,甚至更低,甚至达到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这个行业的利润是多么丰厚。
为了吸引老年观众,并提升信任度,这些主播及其团队设计了一些情节。例如,某位主播声称与股东们的观点不一致,准备解散合作关系,因此开始清仓处理商品。在这个过程中,主播甚至上演了悲伤的戏码,表示由于商品价格过低,遭到同行的排挤、孤立和网络暴力,每天都过得很艰难,但依然决心将珠宝“馈赠”给观众。
虽然这些主播的说辞可能显得陈腐,表演水平也不高,但一些老年人对诈骗手法的辨识能力有限,常常因为“贪便宜”的心理而受到诱惑。有些甚至会因为感动而购买产品,完全无视子女的劝告,这让不少家庭感到无奈和困扰。
珠宝行业的内幕究竟有多复杂,真相到底有多少隐秘?
实际上,我们不能完全责怪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主要是因为珠宝行业的内幕非常复杂。即便是在一些正规的商店,购买到“仿制品”的风险依然存在。就连知名的李佳琦也曾因此遭遇过失误。
在2022年10月,一名打假人士指控李佳琦的直播间出售的“鸳鸯金楼”牌和田玉项链是假冒产品。该人士指出,真正的和田玉项链一般市场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而李佳琦直播间的售价仅为600元,显然无法买到真品。同时,他还提到,在其他平台上同款产品只需8.8元包邮,这进一步质疑了直播间商品的真实性。
然而,相关商家出示了多份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证明它们销售的和田玉项链符合正规标准。经过笔者的测试,将商品的证书编号输入到深国监(深圳)珠宝玉石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进行查询,确实可以找到相关信息,以证实该证书的真实性。
图源:微博
既然证书没有任何问题,那为何直播间里的“和田玉”与市场上的售价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其实,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关于定义的议题。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和田玉”必须是来源于新疆和田的玉石,即人们常称的“正品”。然而,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田玉是根据其矿物成分进行定义的,只要其透闪石的成分超过98%,就可以被称为和田玉。
尽管统称为和田玉,但来自不同产地的和田玉质量差异明显。一些卖家可能会以低质量的和田玉假装出售高质量产品,若消费者缺乏对玉石品质和价格的认知,便容易受骗而无处可申诉。
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我们购买手机等标准化商品时,产品参数非常明确;然而对于珠宝和玉石等非标准商品,由于“成色”这一因素的复杂性,往往包含许多主观判断。因此,那些缺乏相关知识的消费者在交易中处于劣势,这为卖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图源:网友微信截图
直播带货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例如,常见的“视觉误导”现象频繁出现。珠宝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展现出的纹理和色彩可能千差万别,有些宝石在镜头前显得平淡无奇,实际上却相当美丽,如祖母绿沙弗莱;而有的宝石在视频中看起来格外迷人,如帕拉伊巴。因此,一些主播利用直播间华丽的灯光效果,将价格低廉的珠宝玉石拍得光彩夺目,给人一种与实际大相径庭的感觉。
因此,在直播间欣赏“鉴宝”节目只是为了消遣,不必太过认真。如果真的想下单,务必要谨慎对待。
老年人开始占领直播间
直播间的诈骗者们聚焦老年人,反映出社会对老年群体消费潜力的日益关注。
如果你关注过抖音的带货排行榜,就会注意到一位名为“新疆和田玉老郑”的主播,他总是名列前茅,甚至曾一度超过东方甄选,夺得抖音带货月榜的第一名。根据第三方统计,老郑的粉丝中约有一半是50岁以上的群体。
图源:新榜
确实,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悄然涌入直播平台,展现出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本月初,一条话题#主播称几万元的貂皮衣只卖399,老太太疯狂下单#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事件的当事人表示,自己的母亲非常喜欢一位主播,为了支持他,竟在直播间购买了不少商品,包括一件原价几万元而仅以399元出售的貂皮大衣,毫不犹豫地就下了单。这一话题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父母在直播间购物的趣事,购物金额、数量和频率都不亚于年轻一代。
实际上,老年人的消费潜力常常被低估。与许多年轻人面临的还贷、成家和育儿压力相比,他们更能专注于享受生活,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同时,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也为不太擅长网购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的选择。
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体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短视频在不同年龄段的用户中普遍普及。其中,30至39岁的人群占比最高,达到了21.8%。而40至49岁和50至5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用户合计占比为34.7%,相比之下,20至29岁用户的占比则仅为15.5%。中老年用户的数量增长促进了“银发经济”的发展。
此外,许多老年人对玉石、文玩、字画等非标准商品情有独钟,这类商品的利润空间极为可观,因此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与精明的年轻消费者相比,老年人被视为潜在的“高净值客户”。
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普遍较低。因此,平台不仅要加强对商家的管理,还应完善售后服务渠道,以帮助老年群体及时止损。我们不能让银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假冒伪劣产品肆意滋生的温床。
作者 | 风清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80709525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58.com/26783.html